晚上睡得好嗎?日本專家建議,改善睡眠和遠離癌症,就從白天健走和「拱型睡姿」開始吧!
調查:發現腸癌前,逾6成病友睡不好
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公布的104年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,發現在台灣每5個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的問題,包括不容易入睡、睡眠很淺、早醒、睡眠品質不佳,以及睡很多卻依然疲倦等。
長期睡不好,容易使身體免疫力下降,大小病痛不斷,甚至提高罹癌的風險。台灣癌症於105年所做的問卷調查,就發現65.7%的大腸直腸癌病友,在發現腸癌前有經常熬夜、睡眠時間不固定,或是超過30分鐘入睡的問題。因此,想要遠離癌症,優質睡眠是基礎條件之一。
副交感神經運作活絡了,優質睡眠真easy
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小林弘幸在新書《打造不會罹癌的身體》中,將無法熟睡的睡眠狀態稱為「緊張型睡眠」,因交感神經持續暴衝所引起。由於身體和心理一直處於亢奮狀態,所以睡眠很淺、隔天早上起床仍舊會感覺疲累,而且睡不好也會影響血液循環,導致腦部運作遲緩。
反之,品質良好的「舒緩型睡眠」則會讓副交感神經運作活絡,促使血液中的淋巴球增加,讓免疫力跟著變好。此外,優質的睡眠還可以提升記憶力,讓情緒穩定,就算睡眠時間短,一覺醒來還是覺得神清氣爽。
睡好覺2秘訣:白天健走30分鐘+拱型睡姿
如何才能擁有舒緩型睡眠呢?小林弘幸認為,首要關鍵是「褪黑激素」的分泌狀況。褪黑激素是一種可促進睡眠的荷爾蒙,由腦中的血清素產生,而促進血清素生成的最簡單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健走30分鐘左右。如果白天好好地健走,晚上就可以充分地分泌褪黑激素。
再來,就是睡眠前用自己的意識讓交感神經安定,讓副交感神經活絡。睡覺時試著採用臉部朝上的睡姿,讓頸部、腰部、膝蓋內側和地板之間自然地呈現拱型。這些部位有主要血管和副交感神經通過,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消除疲勞,也能讓副交感神經變得活絡。
如果臉部朝上仰躺時身體沒有呈現拱型,而是和地板緊密貼合,代表身體歪斜不正,這時候只要在頸部、腰部和膝蓋下方,個別塞進捲好的毛巾,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覺,同時也可以順便矯正姿勢。